李国杰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感谢东莞市政府跟莞商联合会邀请我参加这个座谈,我既不是东莞出生的,也不是在东莞工作的,但是我也算是广东院士联合会的成员,因为我在东莞有一些业务上的联系,我冬天有三四个月住在松山湖,今天借这个机会,谈一下人才的问题,首先中国这个人才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本来就有争议。从人才的大学毕业生,我们从事(英文)人才的数量在全世界都是老大的,中央开会都有人提出来中国还要不要那么多知识分子,好像养不起那么多的知识分子,没有地方用,还真有很多人提这个意见。但是你要按人均一算,中国就很落后了,比发展中国家都落后了。所以总的来讲中国还是缺人才的,尤其是缺高端人才。对于东莞来讲,我觉得东莞不管是粤港澳这个发展机会多么大,但是东莞的发展我觉得它的速度和东莞发展的后劲关键是看东莞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的速度和它的质量。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要在人才引进上胆子更大一点。
第一点,关于怎么引进高端人才。因为我现在也知道,广东和东莞都和一些单位签了一些协议,一个是散列中子源,一个是搞的材料研究所,这都是大事儿,我就想这个模式怎么变成一个更规范,更加就是大家愿意做的模式。像这样的团队到这来科研院有上百个这样的所和团队,他们怎么会到这里来呢?我跟我们所里的领导也谈了,发现这个事情没有这么容易。中国有一个最要命的东西,就是中国这个单位太了不起了,这个单位是一个很大的枷锁,我们中国人动不动就换了一个单位,叫跳槽,就是每个人有个槽的,就是这个槽对你来说是一种支持,但是实际上也是约束。比如说计算所很需要建一个大的,他就问了,你这个东莞建成一个研究院,我科研院的一个所在干,干完以后这个成果属于哪个单位?就回答不出来了。知识产权属于谁的,又回答不了了,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一个死所,就是很多人单位派一两个人过来,但是单位跟你合作,这个单位就算了,算科学院的呢?还是算东莞的呢?这里面有很多一些叫旧观念也好,有很多这种打不破的这种枷锁。要有解放的思想,国家建强盛了,把经济搞上去了,目的达到了,这个成果算谁的,这个都是小事儿,但是在一个单位的领导那儿就是大事儿。我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叫《不问西东》,是讲清华大学几十年历史的,我觉得要鼓励这种只问成果,不问单位,就是这么一种新的思潮下要好好处理好这个关系。要把这个事情处理好,大家都要解放思想,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使得这个事情更加规范的,更加全面的。
第二,我们有一位老领导,宋健(音),曾经是我的顶头上司,他现在是94岁了,他组织了一个资深院士百年科技强国的一个咨询课题,这个课题也是要给中央领导写一个建议,怎么在2050年建成科技强国,搞了两年了,最近开总结会了,我不是资深院士,我今年75岁,还没有到资深,后来把我叫去了。这里面也有一个组专门讨论关于人才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组当时提出来的建议都很好。比如说其中一个建议,建议国家每年引进100万,大家知道,不是1万、2万,每年100万大学毕业以上的学生不问国情,不管哪个国家的,如果这个学校是比较好的学校,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应当给他有三年左右的时间让他能够实习,实习好了以后就留下,不好的可以回去。我觉得这种想法,我们国家每年毕业生也就是百万数量级的,引进这么多的学生不冲击我们的市场和就业吗?但是从整个国家大的格局来讲,中国应该更加解放思想来引进人才,不能小家子气,生怕别人抢你位置。因为关于引进国外的人进来之后,包括办学校,全球500强的大学,前100个全部都要引进来,东莞如果有几十所世界五百强前100名的大学,什么哈佛、斯坦福等等都在东莞有,你还出去干嘛?你还要留学吗?这就要有政策,有办法,有相当的魄力来干这个事。我觉得这些思想都需要我们在人才方面要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就要想得更远一点。
另外提出关于绿卡政策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我们能解决的,我觉得这个想法,现在留学生在国外和当年我们在印度尼西亚那些劳工完全是两码事,给他一个双重国籍,又是美国人,又是中国人,有什么不好呢,现在还没有解决,这也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但是东莞要在吸引人才上面要胆子更大一些,也要有一些灵活性。这是第二点。
最后一点东莞要引进什么人才?要引进哪一类的人才?明天好像跟省委还有一个领导有一个座谈,我本来准备一个意见,跟省里领导讲的。东莞的人才定位,省里有一个指导思想很前瞻,就是所谓三个转变,东莞的一个转变就是从科技支撑转到科技引领,科技支撑是我们当年2004年、2005年在北京搞了一年多的,2016年到2010年的中长期规划的时候提的,那么东莞搞科技引领,当然就需要把一些高端人才引进来,引进来之后,东莞是不是把这个做基础研究的人才作为你人才定位的主流人才呢?要想清楚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研究,是不是定位广东把基础研究作为中国的引领呢?我是把人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把钱变知识的人才,这些做研究的,一类是把知识变成钱的人,我觉得东莞的定位重点是后面这一类,把知识变钱的人才。东莞要做引进跨学科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新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中试人才等等,这是东莞最核心的力量,要把这些人才培养起来,要引进一些先进制造业。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懂机械制造,这样的人才才能够把东莞制造业做好。现在搞生物的人跟搞计算机的人也可以跨学科的。就是希望东莞在人才引进上有自己的定位,而且真正能做到对东莞经济发展能起到更多的作用,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