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王海荣
周济院士
11月2日,2018粤港澳大湾区院士峰会暨第四届广东院士高峰年会在东莞举行。60多位院士围绕智能制造、再生医学、人工智能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设置了新一代信息前沿技术与智能制造论坛、新材料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三大主题论坛。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周济院士在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快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效益提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
他认为制造强国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强”是一个形容词,第二重强是一个动词,要通过制造业的发展和强大,使得中国更加的繁荣、富强。当前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共识和浓厚的氛围已经逐渐形成。在此过程中,广东省要从制造大省建设成为制造强省,粤港澳大湾区要从制造大区建设成为制造强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成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创新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动力。周济强调,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先机。
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技术路线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诞生和演变是和信息化发展相伴而生的,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应用为主要的特征信息化催生了数字化网络化制造。
当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实现群体性突破和融合应用,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开创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的新阶段。可归纳出三种智能制造的基本范式:数字化制造、互联网+制造和新一代智能制造。其中,新一代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人工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工业革命。
周济认为,我国应采取三个基本范式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坚持创新引领,直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先进的技术,推进先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造,智能升级,充分利用我国推进互联网+制造的实践,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需要,采取先进的技术,解决传统制造难以解决的问题,扎扎实实完成数字化补课,向更高的智能制造水平迈进。
“每个企业在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升级的过程当中,都要贯彻‘总体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十六字方针。”周济说。
周济认为,未来20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也是智能制造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实现制造强国为目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坚持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路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形成经济、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