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慈院士寄语东莞理工学校师生: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11月1日下午3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来到位于横沥镇东莞职教城的东莞理工学校,为该校350多名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报告记者刘志斌摄

11月1日下午3时,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来到位于横沥镇东莞职教城的东莞理工学校,为该校350多名师生做了一场主题为“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报告,石钟慈院士以自身的求学经历教育广大师生:在遇到逆境时,不要灰心,要积极准备着,等待机会的到来。

石钟慈院士鼓励东莞理工学校的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国家最需要的是大批高水平的蓝领工人,职校毕业的学生将大有作为。

东莞理工学校校长巫云告诉记者,石钟慈院士的到来让广大师生非常开心,这是该校建校33年以来迎来的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感谢石钟慈院士为学校带来一场高水平的报告。

新的挑战也是机遇有机会寻求新的突破

报告中,83岁的石钟慈回忆起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他,小学毕业后面临人生之路的第一个选择,因为脑子好用,在亲戚的劝说下,父母决定让石钟慈继续求学。

艰难的初中生涯,让石钟慈更加发愤图强,因为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进入免费高中,继续读书。最终,他考入了公立宁波一中,在优秀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下,石钟慈爱上了数学,并立志要进入最好的大学数学系。

1951年,石钟慈考入当时有着“北清华,南浙大”美誉的浙江大学,并毅然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冷门专业”数学系。在浙江大学学习一年后,因院系调整,石钟慈又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继续学习生涯。

大学毕业后,石钟慈分配进入中科院数学所,在国家大力发展计算机的背景下,他又被派往前苏联攻读计算数学。

虽然一切重头开始,但石钟慈说,新的挑战,其实是一种机遇,它让我们有机会步入新的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从前苏联回到国内之后,石钟慈任教于中国科技大学。上世纪80年代,国家派遣大批年轻教师前往西方学习,但石钟慈没有占用国家资源,自己申请了德国洪堡基金,开始了德国的求学之旅。

逆境中积极准备时刻等待机会来临

从德国学成归来,不少大学找到石钟慈,希望其担任校长一职,而他一直醉心于学术研究,所以都委婉地拒绝了。

在带研究生的同时,石钟慈还经常和同行组织全国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国内计算数学总体水平,如建立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73项目,以及多种专项课题,并集中全国优秀学者攻克难关。

石钟慈说,自己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孩子,读完农村小学后就面临失学的危险,后来能幸运地进入初中、高中、大学、留苏、留德.....走到今天,靠的是大时代给的机会,也靠自身不断的艰苦奋斗。

石钟慈寄语广大学生,假如今天你环境不好,一时看不到出路,希望你不要灰心。相信社会总是在发展和变化中,要积极准备着,等待机会的到来。

师生表示收获多:要专注专业,努力准备着

今天听了石钟慈院士的讲座,我收获很多。石院士虽然是农村孩子出身,但他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奋斗,从而成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应该以石院士为榜样,专注自己的专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东莞理工学校数学教研组黄展荣

今天石钟慈院士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很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生存,时代给我们希望,让我们得到机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自己一定要努力准备着,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东莞理工学校16级机电专业就业班赖俊晓

院士精彩发言:

假如今天你的环境不好,一时看不到出路,希望你不要灰心。相信社会总是在发展和变化中,要积极准备着,等待机会的到来!——石钟慈

人物简介:石钟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主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现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计算数学会理事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全媒体记者刘志斌/文)

参会报名
会议资料下载
主办方
大会主题

拥抱新时代

抢抓新机遇

激发新动能